訂閱電子報|友善連結|隱私權保護政策 | 網站導覽  © 2016 林語堂故居 All Rights Reserved. | Design@Survision Intermedia
  線上預約 | 聯絡我們 | 贊助我們 | ENGLISH
 
 
  首頁 》 故居消息 》 2019閑情生活節
3/6/2019
2019閑情生活節

十七世紀李笠翁的著作中,有一重要部分專事談論人生的娛樂方法,叫作《閑情偶寄》。這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。自從居室以至庭園,舉凡內部裝飾,界壁分隔,婦女的妝閣,修容首飾,脂粉點染,飲饌調治,最後談到富人貧人的頤養方法。──《吾國與吾民》〈生活的藝術〉

📍文人閑情雅集

🔻3.29 Fri. 14:00-15:50 春日林家閑情雅集

晚明的文人有九雅:焚香、品茗、聽雨、賞雪、候月、酌酒、蒔花、尋幽、撫琴。其中最能代表文人氣節風骨地當屬古琴,琴可作為禮器可治樂,據說亦可癒病。在林家宅院裡,效一回古人,以琴為首,輔以聞香、品茗、蒔花,舉辦真正的雅集,聽風賞景,洗淨五感,從春日重生,品味塵世的天堂。

琴事|臺北琴道舘
香事|林瑞姿 王佳莉
茶事|王鴻佑
布事|魏籤懿
紙事|吉剪花
費用|150元/人,限額40位
地點|林語堂故居

 

🔻3.31 Sun. 14:00-16:00 春遊清明雅集

引導人|臺北琴道舘

內容|「神閑意定,萬籟收聲天地靜。玉指冰弦,未動宮商意已傳。
悲風流水,寫出寥寥千古意。歸去無眠,一夜餘音在耳邊。」

— 宋 蘇軾《減字木蘭花‧琴》

古琴,又稱琴,為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。「琴、棋、書、畫」以琴為首,從魏晉始,彈琴便是名士風流的具體體現,隋唐以後,琴更是文人心目中雅音的代表,2003年古琴更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在春日正好的下午,在古蹟裡以琴音、茶香、墨色相佐,聆聽現場演奏的琴曲,感受古時文人雅集交遊的優閒氛圍。

費用|400元/人,限額20位
地點|臺北琴道舘


🔻春影--吉剪花特展

展期|3.29 Fri.-5.12 Sun.
創作理念|我是春天出生的小孩,面對生活,常常有著不自覺的奇幻想像,紙是我的畫布,透過雙眼,讓我在一刀一剪之間創作出許多剪紙作品。初次造訪林語堂故居,發現大師日常的縮影在此凝結,透過家居用品感受他對生活的體現與哲學之道。山裡有很多故事,就從這歷經歲月又獨樹一格的房子開始,從一草一木,line與生活、與環境接軌,再與剪紙這樣生活化的民間藝術做結合,希望來到這裡的人,可以感受環境與剪紙共存的頻率與生活美感,體現「生活及藝術,藝術及生活」的玩味人生。

 

📍大人小人玩美學

本系列課程,讓孩子從生活中慢慢體驗先人的智慧。觀察是創意的基石,文化建構則由小開始,先為孩子掀開一扇窗,緩步理解跨越百年的生活藝樂。

 

🔻4.13 Sat. 14:00-15:30 和樂的染缸:親子彩染桌燈工作坊

引導人|魏籤懿,中國藍設計工作室負責人。從事藍染設計多年,近年來以染布教學為志業,希望透過手做喚起環境意識,並透過手作讓更多人找回生命中的細微感動。﹝含桌燈及兩塊手帕﹞
內容|親子合力完成桌燈飾布的創作。
費用|800元/組﹝一大一小﹞,限額10組
地點|林語堂故居

 

🔻4.21 Sun. 14:00-15:30 翠鳳的廚房:親子潤餅DIY

引導人|Amanda(林家岑)兒童烹飪老師/專欄作家。教育為一生志業,十多年前,她就開始教導幼稚園的小小孩下廚,從手作料理中發掘孩子們的潛能,建立自我價值。從潤餅開始重塑家庭的傳統,讓美好的膳食得以傳承延續。

內容|親子合力完成自家潤餅饗宴。
費用|600元/組﹝一大一小﹞,限額13組
地點|林語堂故居

 

🔻4.27 Sat. 14:00-15:30 拓印生活好食器:樹葉陶器DIY

引導人|喜樂屋&山號窯事
內容|喜樂屋位於陽明山半山,致力於推廣有機自然農法,透過田園生活,關照環境議題,傳達生命的能量。山號窯事則是農食生活的延續,透過食器的製作,體驗自然與生活的交融,製作真的能用的器具,而讓滋味成為獨特的體驗。本活動將講解植物的種類,搭配樹葉採摘,實際將其拓印到食器,成為春日限定製品。
費用|800元/人,限額16位。﹝無分年齡,含上釉及燒製完成﹞
地點|林語堂故居

 

🔻5.4 Sat. 14:00-17:00 效一回大俠:笑傲江湖之古琴文武體驗

引導人:臺北琴道舘
內容|金庸最著名的作品《笑傲江湖》提到「曲洋撫琴,劉正風吹簫。共譜《笑傲江湖》一曲。」古人又云「君子無故不撤琴」,琴與中國文人生活密不可分,是中華歷史中最悠久,最具民族精神、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徵的樂器。而「太極拳」則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傳統武學之一。本次體驗將帶領大家實際體驗彈奏古琴、演練太極拳,效法古代大俠,由內而外文武兼修!

費用|800元/人,限額12位
地點|臺北琴道舘


📍老城小巷的生活學

城市是無屋頂的博物館,沿著淡水河流域老城區,尋找老城、小巷的春日途徑,探尋體感五味,以「老城知味」、「職人藝味」、「巷弄隱味」、「文化廟味」、「遺跡回味」,漫步找到城市不同世代的巷弄閒情。

 

🔻4.13 Sat. 14:00-16:00喫潤餅‧講阮的故事──大稻埕巷子內潤餅私房會

內容|大稻埕北街在過往為米糧大批發,是台北傳統庶民生活的發源處之一,透過打石巷內的吳家潤餅,以春食捲起在地回味。(含品茶、大稻埕導覽、潤餅饗宴活動,需事先報名)
家宴主人|大稻埕打石巷吳家
費用|300元/人,限額20位
地點|愛寶堡


🔻4.20 Sat. 14:00-16:00  大稻埕繪春神──大稻埕八將面具彩繪工坊

引導人|謝承修
內容|以大稻埕在地信仰文化中之鯤溟八將臉譜為本,取「鵬鳥」與「黃蜂」為彩繪主題,迎春神,招納百福。
費用|200元/人,限額15人
地點|舒喜巷

 

🔻4.27 Sat. 14:00-16:00  老城導覽|春遊士林慢城

帶路人|黃飛霖
內容|有人說最美好的人生是五味雜陳,來去士林新街散步,回憶士林不同世代的青春。
費用|本場活動與士林區公所共同合作,免報名費,限新移民及相關朋友親屬參加,限額20位
地點|士林公民會館集合

🔻5.04 Sat. 14:00-16:00  老城導覽|與唭哩岸石有個約會

內容|以唭哩岸為導覽基地,帶領民眾認識在地珍貴的唭哩岸石。
帶路人|李庚霖 /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
費用|200元/人,限額15位
地點|唭哩岸捷運站1號出口集合

>報名請按此<

 

如果有任問題,歡迎與我們聯絡

電話:02 2861 3003

E-mail:linyutang.house@gmail.com

 

指導單位  東吳大學 台北市文化局

執行單位  臺北琴道舘 舒喜巷  林語堂故居

協辦單位  士林區公所 吉剪花   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愛寶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