🔸故居活動
變形卡夫卡 — 看卡夫卡在台灣的翻譯點滴
早在1960年的《現代文學》雜誌創刊號中,卡夫卡就已經與台人見面,其著名卡的Die Verwandlung (1915) 則於1969年由金溟若(由日語 《変身》 / 辻瑆 1966)譯為中文《蛻變》。從此,一個名為Gregor的男子變成蟲的故事,成為幾乎與「卡夫卡」齊名的著名作品。1979年以後,隨著譯文版本的不同,更有了《變形記》一名並行於書市,卡夫卡也隨著作品的譯介,幾乎成為台灣讀者最為熟悉的德語作家。他特殊的文學敘事既獨特又深具魅力,表現了個體與存在命題的糾結和衝突,讓「卡夫卡」一詞成為描述這類奇詭作品的形容詞。2000年,村上春樹《海邊的卡夫卡》、2014《卡夫卡的42個魔幻時刻 : 與42位華文創作者的跨時空對話》、2018《字母會K 卡夫卡》相繼出版,卡夫卡從讀者們競相閱讀的外語作家,成為為中文作家帶來創作靈感的繆思。在這場名為「變形卡夫卡」的講壇中,我們將透過介紹卡夫卡的譯介和以卡夫卡為題的創作,來談談卡夫卡形象在台灣的變形與演進。
日期:9.15(日)14:00-16:00地點:林語堂故居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費用:免費
報名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myJtz3dSiox6Cv398
講者:巫鴻瑜德國美因茨大學翻譯學院跨文化德語文學博士生、美因茨翻譯學院(FTSK)中文系講師、《聯合文學》雜誌專文暨「國際視野-德國」專欄撰稿人。
日期:9.15(日)14:00-16:00
地點:林語堂故居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費用:免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