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區展示了林先生的各種中外著作,包括小說、傳記、散文、月刊等八十餘種,以及廣獲國際推崇的《生活的藝術》之中、日、韓、德、法、義、西、葡、丹麥、挪威、瑞典、芬蘭等十二國語言之譯本。本館將在原圖書館的蒐集規模上,整理現有之林語堂研究成果,進而成為全世界林語堂研究之重鎮。 本館在此定期舉辦「有不為齋書院講座」系列、學術研討會及藝文活動,以呼應先生「生活的藝術」。也歡迎您利用這個場地,召開會議或舉辦座談講習。
這裡原是主人家餐廳及客廳的所在,如今開放為啖飯啜茗的空間。您可攜來一本好書,或邀親友聚首,點上一客餐一壺茶,再配上動人的文字、愉快的言談,便是一場豐盛的饗宴。推開木門,延伸出的陽台是林語堂生前常來的地方;他曾寫道:「黃昏時候,工作完,飯罷,既吃西瓜,一人坐在陽台上獨自乘涼,口銜煙斗,若吃煙,若不吃煙。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,下面天母燈光閃爍,清風徐來,若有所思,若無所思。不亦快哉!」。
附設露天雅座,適合小型藝文活動,歡迎民眾申請使用。
除陳列林先生生前著作、手稿、遺物及藏書外,一切陳設都保持原有風貌,完整呈現了語堂先生格調思想、發明創意、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。
本區分為書房、臥房、餐廳及客廳,以及特展區。除陳列林先生生前著作、手稿、遺物及藏書外,一切陳設都保持原有風貌,完整呈現了語堂先生格調思想、發明創意、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。
本處為林語堂故居與有不為齋餐廳之入口
生平略影走廊細數著往事,語堂先生的精彩。一堵牆一個說不盡的故事,且聽我們細細道來。
從西式拱門走進,穿過迴廊,可見透天中庭,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陽光輕輕地拉長身影。語堂先生愛竹、愛石,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,由翠竹、楓香、蒼蕨、藤籮等植物,與造型奇特的石頭,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,他常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上,享受「持竿觀魚」之樂。本區適合小型藝文活動,歡迎民眾申請使用。
這裡原為夫人的睡房,先生與夫人生活作息不同,先生寫書看書便忘卻時間,夫人則作息規律,因此分房就寢。後故居轉變為紀念館形式,因空間規畫將餐廳與客廳展示移至此處,但擺飾是仍按照當時配置
可遠眺觀音山景,俯瞰天母、北投。可親近樹梢枝頭,和其上的鳥聲蟲鳴。適合冥想,將塵囂及俗世都踩在腳下。
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廿六日,先生病逝香港瑪麗醫院;三月廿九日移靈台北,在懷恩堂舉行追思會;四月一日,先生遺體與一本聖經同葬於故居後園,好友錢穆先生為他提字碑上。語堂先生曾說:「要做作家,必須能夠整個人對時代起反應」,他做到了,他留下了四十餘部作品,散播他的智慧與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