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|10.01 Wed.-12.01 Mon.
行李箱與餐桌:林語堂的世界行旅及台灣滋味
地點|金格 点一杯 中華店3樓(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41號)
旅行的真正動機應為旅行以求忘其身之所在,或較為詩意的說法,旅行以求忘卻一切。——林語堂,《生活的藝術》
人世間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們慎重其事,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,而是吃。——林語堂,《吾國與吾民》
林語堂是民初第一代的留學生,他們懷抱改變世界的夢想踏上旅途,從美國哈佛到德國萊比錫攻讀碩博士學位。四十歲後,他以英文書寫《吾國與吾民》、《生活的藝術》、《京華煙雲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,成為國際知名的暢銷作家,也讓他足跡遍布全球--在法國享受鄉間的閒適,在紐約汲取文化交融的養分,旅居南美為國講學,暢遊日韓參與學術活動,甚至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大學,並在香港結交新朋友。
在世界走了一圈,他把餐桌擺在台灣。
晚年,選擇落腳台灣。定居陽明山的十年間,他快意人生,寫下《來臺二十四快事》。身為美食家,他對吃食自有一番見解。這場展覽,將帶領觀眾從行李箱到餐桌,從世界到台灣,細細品味林語堂的行旅軌跡與生活滋味。
系列活動
活動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kUqoP8zGb6LkxwTW7
開幕|10.04 Sat. 14:00
開幕暨茶會
當秋意漸濃,茶湯氤氳之間,林語堂故居攜手九如禪林基金會,共同以一場茶會開啟展覽的序章。金格奌一杯中華店,座落於南萬華與臺北城的交界,承載著歷史的脈動與城市的溫度。
在這裡,文化不僅是一種回望,也是一種款待。我們以茶香喚起人文的對話,邀請每一位心懷熱愛的朋友前來,與我們一同在秋日裡,共飲一盞茶,分享一份心境,讓世界的旅程與在地的故事交會於此,讓文化聽、看、聞、嚐、觸及到,用行動體驗生活與日常。
座談|10.04 Sat. 14:30
吃貨的南北戰爭—台灣美食趣談
林語堂是民初著名的作家及教育者,但是他更鼎鼎有名的身分是美食家(吃貨),他的飯友都大有來頭,張大千、張群、胡適都是座上賓。晚年到了台灣,他喜歡吃的餃子、鮮筍、螃蟹、炒米粉、豬腳、肉圓、滷麵…等,在街坊小賣跟餐廳都能尋得,所以林氏稱台灣生活不亦快哉。
台灣因多元文化匯聚,形成了獨特的飲食脈絡,但在這片餐桌上,依然隱藏著一絲「南北差異」。這次,我們邀請各路吃貨豪傑登場亮劍,藉由唇齒間的滋味,來一場妙趣橫生的南北美食對談!
走讀|10.19 Sun. 14:30
記憶邊境:艋舺飯桌的文化與生活散策
從艋舺南端出發,沿著廣州街走入較早開發的南萬華。相較西門町的繁華喧囂,廣州街彷彿被時光緩緩封存,仍保留著數十年前的氛圍。街巷間的低調小館,靜靜醞釀著歲月的味道;市場口的飯店、傳承世代的醬菜香,交織出鹹香與人情的記憶。今日的艋舺,依舊血性又熱火,但我們將另闢蹊徑,走入後街巷弄,這裡隱藏著只有在地人才懂的滋味。跟隨帶路人的腳步,我們揭開大灶,品味藏在其中的酸甜苦辣。
帶路人|黃飛霖 「舒喜巷」創辦人、齊飛文創工作室負責人
蔡佳芳 林語堂故居館長、資深老台北居民及文史愛好者